[面料產品不能只打出“環保牌”]
發布日期:[2011/5/27]
共閱[1191]次
小時候我們如果掉了飯粒在地上,會被要求撿起來吃掉,這讓我們從小就明白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浪費糧食是不對的,掉飯粒也會增加家庭清潔的負擔。
相較之下,服裝的浪費給家庭和地球環境造成的負擔更甚。
低碳服裝的博弈
購置一件普通的純棉印花T恤,我們究竟買下了什么?
如果我們曾思考過,就不會對自己還買下了服裝誕生過程中一步步的碳足跡毫不介意:原料種植貯存階段、面料織造印染過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學試劑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整個生產鏈加工過程中不僅消耗了燃料、電力及水等資源,因此產生的碳排放更是全球氣候變暖、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元兇……新衣雖新,卻已歷經磨難,而這同時也是地球的磨難。
在北歐、美國以及澳洲等開始征收排碳稅的國家和地區,一些環保人士在購買新衣之后,會自覺登錄網站,為自己的新衣繳納排碳稅。在我國,肩負著對生態環境的責任感,以環保為己任的消費者也紛紛開始選擇購買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
那么什么才是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有機棉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種生產全過程天然無污染并可降解的材料一經推出就備受推崇。相比之下,著眼服裝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原材料到最終降解完成的進程來看,以不傷害動物為落足點的仿皮草,深究起來卻更像是一場博弈,甚至顛覆了我們的環保觀念。
人造皮草纖維雖然不以動物的生命為代價,在結束使用壽命后卻無法降解,這就給土地造成了負擔,對于生態系統的循環再利用來說是一種障礙;然而作為天然纖維的真皮草卻是可降解的。另外,皮草從動物身上獲取原材料后,經步驟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制成成衣;而人造皮草的生產鏈條卻更長,在每一步的生產過程中對于電力、燃料等的耗費,在碳排放的明細賬簿上又是不可忽視的一筆開支。那么究竟人造皮草和真皮草誰更低碳?
這種較量不止存在于真仿皮草之間,甚至棉麻等植物纖維服裝的生產鏈也長于皮草的生產鏈,難道不會在紡織、染色等過程中累計的排碳量上超過皮草嗎?沒有標準,沒有證據,面對低碳服裝品牌們的眾說紛紜,如何才能購買得到總碳排放量最低的服裝?消費者們希望自己生著一對火眼金睛。
“四兩撬動千斤”從碳標簽開始
在今年三月北京面料展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天津天紡集團展位參觀時,告訴天紡集團負責人一條建議——面料環保主題產品應該在每款產品上打出能夠減多少碳排放量的指數,而不是只打出環保招牌,沒有數據依據。
杜鈺洲的建議如今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推行著。在香港,制衣訓練局聯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聯盟,計劃今后在服裝生產上進行低碳流程設計,并轉化為成衣上的碳標簽。服裝產業的碳標簽只是一個縮影,在臺灣,碳標簽已于2010年3月從IT產業及食品飲料開始推行。而現如今,沃爾瑪、戴爾等大企業紛紛推進實施“綠色供應鏈”,“低碳”正在成為商業貿易中隨處可見的非官方標準。
憑心而論,減碳始終是一個“四兩撬動千斤”的過程,而所有的正面范例,似乎讓我們有信心去期待“撬動”的可能。市場中自發的“碳約束”已經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無疑在為中國的碳稅“征”程熱身。
碳稅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氣、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種稅。就服裝領域而言,將碳排放的代價換算成稅款作用于企業和消費者,能夠使其更加切身和直觀地體會到碳排放的代價。
而為了應對碳稅征收,減少費用支出,消費者可能較大限度地購買低碳產品,服裝企業可能購置或更新設備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被動的“征收”,會在自上而下循序漸進的倡導中,逐漸從意識開始,在全社會形成良性循環,讓更多的人主動為減碳做出貢獻。如此一來,我們抹去的不再是碳排放的足跡,而是真正讓溫室氣體隨著地球的新陳代謝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想要單純依靠碳稅實現減排是不現實的,但是碳稅作為減排的一種手段,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其所代表的符號性和導向性。”《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傅志華一語道出了碳稅的最典型意義。
古著蔚然成風
低碳服裝是一個寬泛的服裝環保概念,泛指能夠讓我們每個人在消耗全部服裝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總量更低的方法——這些方法主要從幾個層面來倡導。除了上文提到的針對消費者,倡導其購買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針對服裝企業,使其在消費者需求的驅動下選用可循環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裝;另一點針對的是消費之后的持有過程,倡導增加服裝利用率,減小服裝消耗總量。
減小消耗可并不意味著要消費者成為不購物主義,極端地切斷服裝的流通;也不意味著可著勁兒地把一件衣服穿上很多年,別說我們會膩,沒準衣服也受不了成天呆在同一間衣櫥里。不如就成全它們去尋找更適合的主人——沒錯,我們說的是服裝的二手交易,也屬于時下回潮的古著的一部分。
在工業革命徹頭徹尾地改變世界以前,二手服裝是中世紀歐洲社會所有階層的重要生活方式,即便是貴族也普遍采取新衣與舊衣混合搭配的方式,來減輕高昂的奢侈開銷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他們習慣性地小心維護那些剛剛購置的新衣,以期能在二手服裝市場轉手賣出個好價錢,好讓自己可以持續不斷地更新豪華的行頭。而平民更能通過二手服裝市場分享到社會最頂尖的奢侈享受。
當環保減碳的消費觀日益成為中西方主流,在時代的催生下,二手服裝因能極大程度地緩解對于環境破壞的焦慮而再度流行開來。然而遺憾的是,它僅為少數時尚領跑者所掌握。
它們質樸、帶著歷史印記,尤其因其不合時宜的風格和剪裁具有別樣的韻味,賦予混搭無限魅力;而價格相較于相同款式做工的新衣也略偏低;另外,通過衣物在彼此間的轉手過程,人們更難能可貴地分享了快樂。
相較之下,服裝的浪費給家庭和地球環境造成的負擔更甚。
低碳服裝的博弈
購置一件普通的純棉印花T恤,我們究竟買下了什么?
如果我們曾思考過,就不會對自己還買下了服裝誕生過程中一步步的碳足跡毫不介意:原料種植貯存階段、面料織造印染過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學試劑污染了土地和水源,整個生產鏈加工過程中不僅消耗了燃料、電力及水等資源,因此產生的碳排放更是全球氣候變暖、環境進一步惡化的元兇……新衣雖新,卻已歷經磨難,而這同時也是地球的磨難。
在北歐、美國以及澳洲等開始征收排碳稅的國家和地區,一些環保人士在購買新衣之后,會自覺登錄網站,為自己的新衣繳納排碳稅。在我國,肩負著對生態環境的責任感,以環保為己任的消費者也紛紛開始選擇購買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
那么什么才是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有機棉的誕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種生產全過程天然無污染并可降解的材料一經推出就備受推崇。相比之下,著眼服裝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原材料到最終降解完成的進程來看,以不傷害動物為落足點的仿皮草,深究起來卻更像是一場博弈,甚至顛覆了我們的環保觀念。
人造皮草纖維雖然不以動物的生命為代價,在結束使用壽命后卻無法降解,這就給土地造成了負擔,對于生態系統的循環再利用來說是一種障礙;然而作為天然纖維的真皮草卻是可降解的。另外,皮草從動物身上獲取原材料后,經步驟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制成成衣;而人造皮草的生產鏈條卻更長,在每一步的生產過程中對于電力、燃料等的耗費,在碳排放的明細賬簿上又是不可忽視的一筆開支。那么究竟人造皮草和真皮草誰更低碳?
這種較量不止存在于真仿皮草之間,甚至棉麻等植物纖維服裝的生產鏈也長于皮草的生產鏈,難道不會在紡織、染色等過程中累計的排碳量上超過皮草嗎?沒有標準,沒有證據,面對低碳服裝品牌們的眾說紛紜,如何才能購買得到總碳排放量最低的服裝?消費者們希望自己生著一對火眼金睛。
“四兩撬動千斤”從碳標簽開始
在今年三月北京面料展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在天津天紡集團展位參觀時,告訴天紡集團負責人一條建議——面料環保主題產品應該在每款產品上打出能夠減多少碳排放量的指數,而不是只打出環保招牌,沒有數據依據。
杜鈺洲的建議如今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推行著。在香港,制衣訓練局聯合成立了香港的服裝企業可持續發展聯盟,計劃今后在服裝生產上進行低碳流程設計,并轉化為成衣上的碳標簽。服裝產業的碳標簽只是一個縮影,在臺灣,碳標簽已于2010年3月從IT產業及食品飲料開始推行。而現如今,沃爾瑪、戴爾等大企業紛紛推進實施“綠色供應鏈”,“低碳”正在成為商業貿易中隨處可見的非官方標準。
憑心而論,減碳始終是一個“四兩撬動千斤”的過程,而所有的正面范例,似乎讓我們有信心去期待“撬動”的可能。市場中自發的“碳約束”已經越來越多地影響到企業的經營,無疑在為中國的碳稅“征”程熱身。
碳稅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為目的,對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氣、汽油和柴油等)按照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種稅。就服裝領域而言,將碳排放的代價換算成稅款作用于企業和消費者,能夠使其更加切身和直觀地體會到碳排放的代價。
而為了應對碳稅征收,減少費用支出,消費者可能較大限度地購買低碳產品,服裝企業可能購置或更新設備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這種被動的“征收”,會在自上而下循序漸進的倡導中,逐漸從意識開始,在全社會形成良性循環,讓更多的人主動為減碳做出貢獻。如此一來,我們抹去的不再是碳排放的足跡,而是真正讓溫室氣體隨著地球的新陳代謝逐漸降至正常水平。
“想要單純依靠碳稅實現減排是不現實的,但是碳稅作為減排的一種手段,其最大的意義在于其所代表的符號性和導向性。”《中國開征碳稅問題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傅志華一語道出了碳稅的最典型意義。
古著蔚然成風
低碳服裝是一個寬泛的服裝環保概念,泛指能夠讓我們每個人在消耗全部服裝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總量更低的方法——這些方法主要從幾個層面來倡導。除了上文提到的針對消費者,倡導其購買總碳排放量低的服裝;針對服裝企業,使其在消費者需求的驅動下選用可循環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裝;另一點針對的是消費之后的持有過程,倡導增加服裝利用率,減小服裝消耗總量。
減小消耗可并不意味著要消費者成為不購物主義,極端地切斷服裝的流通;也不意味著可著勁兒地把一件衣服穿上很多年,別說我們會膩,沒準衣服也受不了成天呆在同一間衣櫥里。不如就成全它們去尋找更適合的主人——沒錯,我們說的是服裝的二手交易,也屬于時下回潮的古著的一部分。
在工業革命徹頭徹尾地改變世界以前,二手服裝是中世紀歐洲社會所有階層的重要生活方式,即便是貴族也普遍采取新衣與舊衣混合搭配的方式,來減輕高昂的奢侈開銷所帶來的經濟壓力。他們習慣性地小心維護那些剛剛購置的新衣,以期能在二手服裝市場轉手賣出個好價錢,好讓自己可以持續不斷地更新豪華的行頭。而平民更能通過二手服裝市場分享到社會最頂尖的奢侈享受。
當環保減碳的消費觀日益成為中西方主流,在時代的催生下,二手服裝因能極大程度地緩解對于環境破壞的焦慮而再度流行開來。然而遺憾的是,它僅為少數時尚領跑者所掌握。
它們質樸、帶著歷史印記,尤其因其不合時宜的風格和剪裁具有別樣的韻味,賦予混搭無限魅力;而價格相較于相同款式做工的新衣也略偏低;另外,通過衣物在彼此間的轉手過程,人們更難能可貴地分享了快樂。
相關資訊
- 丙綸普強絲的定義生產!
- 2024年1-8月紡織行業運行情況!
- 丙綸牽伸絲的應用領域廣泛!
- 2024年上半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分析!
- 丙綸牽伸絲生產工藝和特性!
- 紡織業行業發展趨勢與挑戰!
- 丙綸色絲和丙綸長絲有什么區別?
- 今年1-8月我國紡織業利潤總額1006.2億元,同比增14.4%
- 丙綸色絲和其他色絲相比有什么優勢?
地址: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工業開發區 電話:0574-63550733 E-mail:dz@dzfiber.cn
版權所有:寧波大眾實業化纖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中國丙綸網 浙ICP備11034568號-1
如果本網站發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聯系人:薛小姐 138 6101 6292,付小姐 153 1256 7839
如果本網站發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聯系人:薛小姐 138 6101 6292,付小姐 153 1256 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