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四季度后或再度走高 美國需求轉移]
發布日期:[2008/10/28]
共閱[1641]次
最近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動蕩起伏,從近150美元高點直線下落,最低跌落70美元,此后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大規模減產。那么未來石油價格走勢究竟如何?大宗商品價格會保持一路下行的趨勢嗎?或許我們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思考這一問題。
三次石油危機真正成因
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發生在1973-1974 年、1978-1980年以及1990-1991年。對危機的成因眾說紛紜,但罕有提及的卻是美國在其中的主導作用。
綜觀世界石油發展史,在1970年代以前,世界上并沒有出現過石油危機。1970年后的石油危機,背后其實有著深刻的成因。
從世界石油貿易史的角度看,從1859年到1970年,美國幾乎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到了1970年的時候,美國石油產量達到了頂峰,年產量達到了4.8億噸/年。在這一石油產量高峰(Hubbert Peak)后,美國開始人為地降低本國的石油開采量,進口中東地區的石油來替代本國的石油生產。美國在1970年代后向海外轉移的石油需求,促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這才是中東戰爭背后真正的經濟推動因素。
之后1979年“霍梅尼革命”緊接著“兩伊戰爭”,都是美國石油需求轉移后推動世界石油市場需求,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大幅上揚后的副作用。“兩伊戰爭”打開了中東戰爭之門,直接引發了后來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隨后的海灣戰爭、10年對伊拉克石油出口制裁,到最后的伊拉克戰爭。這些危機和動蕩的背后,始終如一的是美國的巨量石油需求。在前兩次石油危機時代,美國的石油消費量穩占世界總需求量的30%,近年來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美國石油消費量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5%左右,換言之,世界石油的1/4依然是美國消費的。
美國需求再次發生轉移
時下,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已經成為世界商品市場上主要供給者,但最主要的需求拉動力量仍來自美日歐,而美國進口總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在其中又起到了主導作用。隨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的增加,許多原本來自美國的石油消費轉移到了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表面上看起來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推高了國際石油價格,實質上仍然是美國需求的轉移推高了全球石油價格,根源還是在美國。
而在美國需求轉移之外,其貨幣政策也對石油價格上漲“推波助瀾”。
大宗商品價格一般是以美元計價的,降息促使美元貶值,促發了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沖高。在資本尋找增值的過程當中,石油無疑是最理想的品種。對沖基金的炒作是石油一路走高的主要驅動力。作為全球經濟的血液,石油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經濟的興衰。正本清源,其實歷次世界石油危機都來自于兩大推動力量:美國的需求轉移和美國過于放松的貨幣政策。后市的關鍵仍在于這兩大推力的走向。
首先,美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會減弱,只是增長的速度將放慢(美國目前現有約7.27億桶的石油儲備,即使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情況下也足夠其國內消費),而且轉向了以生物能源替代的道路,這將直接推高世界糧食價格,最終將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受到嚴重的損害。 其次,美國貨幣政策的轉變。如果歷史能夠告訴我們任何信息的話,那就是美國貨幣政策(包括匯率政策)的變化可直接“窒息”當時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1970-1980年的兩次石油危機,當時美國的需求主要是轉移到了日本。日本經濟由于美元先升后貶,日元升值,競爭力喪失殆盡,國內的金融市場、房地產價格等在大幅上揚后開始持續下降,這嚴重損害了日本的經濟增長力。從某種角度上說,日本經濟(包括西歐經濟)成了前兩次石油危機的最大的犧牲者。而美國付出成本的只是多印了些鈔票。
歷史背景重演
異曲同工的石油危機效應同樣可能發生在2009年,只不過當前的新興國家由日本換成了中國。
鑒于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息,解救深陷危機四處起火的金融機構。打一個比喻,美聯儲打開利率的水龍頭開始放水,美國財政部通過發債不斷將美元注入世界金融體系,導致石油期貨價格愈漲愈高。這種圖景下,石油就像是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而“堰塞湖”的下方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岌岌可危的經濟。
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樣,石油價格高漲形成的“堰塞湖”沖擊下來,最終受損失最大的有可能是中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核心的位置。美國(包括歐盟、日本)的需求主要轉移到了中國,促使了中國的石油需求高漲。這種轉移的石油需求全面推高了中國的通脹。如果美國再不負責任地實行放松的貨幣政策的話,最終高漲的石油價格將全面損毀中國的貨幣匯率體系,這相當于犧牲了中國的利益,最終解決了美國的問題。而美國的成本同樣只是多印了些鈔票。
美國放任貨幣政策和巨額的金融救援計劃,及轉移的石油需求可能成為2009年另一波石油價格上漲潮的背后推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行為勢將“火上澆油”。石油價格高漲,帶動糧食價格高漲,有可能摧毀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貨幣體系。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雖然已從高位下跌,但是仍有反復的風險。而美國目前依然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基準利率的水平被保持在1.5%的水平,雙赤字的情況下美元走強仍須時日。2008年四季度后,不排除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狀態下,石油價格由于美元貶值因素再度走高的風險。
希望這種情況只是杞人憂天,永遠不會出現,那才是發展中國家的幸事。
三次石油危機真正成因
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石油危機,分別發生在1973-1974 年、1978-1980年以及1990-1991年。對危機的成因眾說紛紜,但罕有提及的卻是美國在其中的主導作用。
綜觀世界石油發展史,在1970年代以前,世界上并沒有出現過石油危機。1970年后的石油危機,背后其實有著深刻的成因。
從世界石油貿易史的角度看,從1859年到1970年,美國幾乎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到了1970年的時候,美國石油產量達到了頂峰,年產量達到了4.8億噸/年。在這一石油產量高峰(Hubbert Peak)后,美國開始人為地降低本國的石油開采量,進口中東地區的石油來替代本國的石油生產。美國在1970年代后向海外轉移的石油需求,促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這才是中東戰爭背后真正的經濟推動因素。
之后1979年“霍梅尼革命”緊接著“兩伊戰爭”,都是美國石油需求轉移后推動世界石油市場需求,導致世界石油價格大幅上揚后的副作用。“兩伊戰爭”打開了中東戰爭之門,直接引發了后來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隨后的海灣戰爭、10年對伊拉克石油出口制裁,到最后的伊拉克戰爭。這些危機和動蕩的背后,始終如一的是美國的巨量石油需求。在前兩次石油危機時代,美國的石油消費量穩占世界總需求量的30%,近年來雖然有所下降,但是美國石油消費量占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5%左右,換言之,世界石油的1/4依然是美國消費的。
美國需求再次發生轉移
時下,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已經成為世界商品市場上主要供給者,但最主要的需求拉動力量仍來自美日歐,而美國進口總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在其中又起到了主導作用。隨著美國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的增加,許多原本來自美國的石油消費轉移到了新興的發展中國家。表面上看起來是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推高了國際石油價格,實質上仍然是美國需求的轉移推高了全球石油價格,根源還是在美國。
而在美國需求轉移之外,其貨幣政策也對石油價格上漲“推波助瀾”。
大宗商品價格一般是以美元計價的,降息促使美元貶值,促發了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沖高。在資本尋找增值的過程當中,石油無疑是最理想的品種。對沖基金的炒作是石油一路走高的主要驅動力。作為全球經濟的血液,石油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經濟的興衰。正本清源,其實歷次世界石油危機都來自于兩大推動力量:美國的需求轉移和美國過于放松的貨幣政策。后市的關鍵仍在于這兩大推力的走向。
首先,美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會減弱,只是增長的速度將放慢(美國目前現有約7.27億桶的石油儲備,即使在石油價格高漲的情況下也足夠其國內消費),而且轉向了以生物能源替代的道路,這將直接推高世界糧食價格,最終將使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受到嚴重的損害。 其次,美國貨幣政策的轉變。如果歷史能夠告訴我們任何信息的話,那就是美國貨幣政策(包括匯率政策)的變化可直接“窒息”當時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1970-1980年的兩次石油危機,當時美國的需求主要是轉移到了日本。日本經濟由于美元先升后貶,日元升值,競爭力喪失殆盡,國內的金融市場、房地產價格等在大幅上揚后開始持續下降,這嚴重損害了日本的經濟增長力。從某種角度上說,日本經濟(包括西歐經濟)成了前兩次石油危機的最大的犧牲者。而美國付出成本的只是多印了些鈔票。
歷史背景重演
異曲同工的石油危機效應同樣可能發生在2009年,只不過當前的新興國家由日本換成了中國。
鑒于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美聯儲可能進一步降息,解救深陷危機四處起火的金融機構。打一個比喻,美聯儲打開利率的水龍頭開始放水,美國財政部通過發債不斷將美元注入世界金融體系,導致石油期貨價格愈漲愈高。這種圖景下,石油就像是地震中形成的“堰塞湖”,而“堰塞湖”的下方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岌岌可危的經濟。
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樣,石油價格高漲形成的“堰塞湖”沖擊下來,最終受損失最大的有可能是中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核心的位置。美國(包括歐盟、日本)的需求主要轉移到了中國,促使了中國的石油需求高漲。這種轉移的石油需求全面推高了中國的通脹。如果美國再不負責任地實行放松的貨幣政策的話,最終高漲的石油價格將全面損毀中國的貨幣匯率體系,這相當于犧牲了中國的利益,最終解決了美國的問題。而美國的成本同樣只是多印了些鈔票。
美國放任貨幣政策和巨額的金融救援計劃,及轉移的石油需求可能成為2009年另一波石油價格上漲潮的背后推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減產行為勢將“火上澆油”。石油價格高漲,帶動糧食價格高漲,有可能摧毀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貨幣體系。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雖然已從高位下跌,但是仍有反復的風險。而美國目前依然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美聯儲基準利率的水平被保持在1.5%的水平,雙赤字的情況下美元走強仍須時日。2008年四季度后,不排除在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狀態下,石油價格由于美元貶值因素再度走高的風險。
希望這種情況只是杞人憂天,永遠不會出現,那才是發展中國家的幸事。
相關資訊
- 丙綸普強絲的定義生產!
- 2024年1-8月紡織行業運行情況!
- 丙綸牽伸絲的應用領域廣泛!
- 2024年上半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運行分析!
- 丙綸牽伸絲生產工藝和特性!
- 紡織業行業發展趨勢與挑戰!
- 丙綸色絲和丙綸長絲有什么區別?
- 今年1-8月我國紡織業利潤總額1006.2億元,同比增14.4%
- 丙綸色絲和其他色絲相比有什么優勢?
地址:浙江省慈溪市橋頭鎮工業開發區 電話:0574-63550733 E-mail:dz@dzfiber.cn
版權所有:寧波大眾實業化纖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中國丙綸網 浙ICP備11034568號-1
如果本網站發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聯系人:薛小姐 138 6101 6292,付小姐 153 1256 7839
如果本網站發布的文章或者圖片或字體有侵權,請立即聯系網站負責人進行刪除,聯系人:薛小姐 138 6101 6292,付小姐 153 1256 7839